株洲市“国”字号良禽产业雄起“子孙满堂”
原发表日期:2011-01-19
来源:中国农业信息网
作者:株洲市农业局
我市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酃县白鹅和攸县麻鸭产业“雄起”步伐越迈越大:11月30日,福来喜鹅业有限公司获得省企业“上市”专项引导资金50万元,如果“上市”成功,酃县白鹅养殖数量将增加4倍;12月1日,攸县德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挂牌,麻鸭产业加工滞后的瓶颈有望得到突破。 炎陵县牧草资源丰富,适宜养鹅。据《酃县志》记载,清同治年间,该县即“群鹅集坂”。1980年,全县有种鹅5000羽,年饲养白鹅7万羽。攸县麻鸭的养殖历史可上溯至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。清顺治年间的《攸县志》记载:“立夏日民间食鸭蛋,并相馈饷,此俗他处绝少。”1980年,全县饲养麻鸭100万羽。 经过长期的优胜劣汰,酃县白鹅、攸县麻鸭表现性状优异。前些年,因饲养技术保守,孵化手段落后,产品加工滞后,养殖效益下降,无人进行规模养殖和组织对外销售,这两个地方优良家禽品种的发展受到限制。新世纪之初,其年饲养量分别只有2万羽和30万羽。 2006年6月,酃县白鹅、攸县麻鸭双双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,次年又同时选入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。之后,我市开始划定保护区,开展原种繁殖,确保其“原汁原味”地传宗接代。紧接着,炎陵、攸县的两个省级保种场均升格为国家级。 2007年,炎陵县福来喜鹅业公司投资300万元,兴建种鹅繁育场,筛选5000只白鹅进行培育;又投资1000万元,建成肉鹅深加工厂,解决了白鹅销售难的问题;还成立养鹅协会,为养鹅农户提供产、供、销一条龙服务。县财政对养鹅农民给予种苗资金补助。全县白鹅年饲养量增至100万羽。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,单只白鹅平均重达4.5公斤,可获纯收入30元。 今年初,福来喜鹅业有限公司制定3年上市目标:计划2013年实现500万羽的白鹅养殖规模,销售收入5亿元。7月份,该公司被省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。11月30日,该公司与省财政厅签订协议,获批企业上市专项引导资金。 攸县则利用国家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,建立5个麻鸭规模养殖示范小区,扶持150户规模养殖户,推广智能孵化、圈养等先进技术,破解麻鸭发展瓶颈。全县年出笼麻鸭300万羽,产蛋9800吨。德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建成投产,将打破麻鸭加工的僵局,为麻鸭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。